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

题型:

  • 选择题

  • 名词解释

  • 简答题

  • 设计题 (数据库)

  • 综合应用题(两种题型)

    • 信息系统的开发
    • 案例分析

ER图跟关系模型:注意是实体Entity是长方形,属性Attribute是圆角矩形,联系Relation是菱形(也有属性).

要标明1对1,1对多,多对多

画关系模型的时候注意当1对多的时候,多的哪一方要多增加1的主键作为外键。如果是多对多的话要新建一张表。

主键是_____ 即可,外键~~~~~~ 用波浪线。新建的表要两个属性共同作为新建表的主键,分别用波浪线作为外键

信息系统:从技术角度定义为若干相互连接的部件组成的。对组织中的信息进行收集,处理,存储和发布的系统,用以支持企业作决策和管理控制。

组织有几层?

  1. 战略层(高层管理)
    • 负责组织的长期规划和决策,制定总体目标和政策。
    • 关注外部环境(如市场竞争、法律法规)和战略方向(如企业并购、市场拓展)。
    • 典型角色:CEO、董事会、高层管理者。
  2. 战术层(中层管理)
    • 负责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,协调和监督基层活动。
    • 关注部门级资源配置、绩效控制和中期决策(如预算分配、项目审批)。
    • 典型角色:部门经理、项目主管。
  3. 操作层(基层管理)
    • 负责日常业务活动的执行和短期任务管理。
    • 关注具体流程、效率和质量控制(如生产调度、客户服务)。
    • 典型角色:班组长、一线主管。

补充说明:

  • 信息系统的作用:不同层次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支持。例如,战略层依赖决策支持系统(DSS),战术层使用管理信息系统(MIS),操作层则依赖事务处理系统(TPS)
  • 扁平化趋势:现代组织可能减少中层(战术层),使结构更扁平,以提高决策效率。

这一分层反映了信息流动和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,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框架。

1
信息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? IT基础设施有哪些构成要素 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。

信息发展的阶段(信息技术演进历程)

信息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标志性技术和特征如下:

1. 主机时代(1950s-1970s)

  • 技术:大型计算机(Mainframe)、批处理系统。
  • 特点:集中式计算,用户通过终端访问主机,处理能力有限,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(如银行交易)。
  • 代表:IBM System/360。

2. 小型机与微机时代(1970s-1980s)

  • 技术:小型机(Mini Computer)、个人计算机(PC)。
  • 特点:计算能力分散化,企业开始使用小型机,个人计算机(如Apple II、IBM PC)普及。
  • 影响:办公自动化(如WordStar、Lotus 1-2-3)。

3. 客户端/服务器时代(1980s-1990s)

  • 技术:局域网(LAN)、客户端/服务器(C/S)架构。
  • 特点:企业采用服务器集中管理数据,客户端(PC)负责用户界面和部分计算。
  • 代表:Oracle数据库、Windows NT服务器。

4. 互联网时代(1990s-2000s)

  • 技术:万维网(WWW)、浏览器/服务器(B/S)架构。
  • 特点:信息全球化,电子商务(如Amazon)、搜索引擎(如Google)兴起。
  • 关键协议:HTTP、TCP/IP。

5.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(2000s-2010s)

  • 技术:智能手机(iPhone/Android)、云计算(AWS、Azure)。
  • 特点:随时随地上网,数据存储和计算迁移至云端,SaaS(如Salesforce)普及。

6.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时代(2010s-至今)

  • 技术:大数据、AI(深度学习)、物联网(IoT)、5G。
  • 特点:智能设备互联(如智能家居)、自动化决策(如推荐系统)、边缘计算。

IT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

IT基础设施是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,主要包括以下5大核心要素

1. 计算机硬件

  • 包括:服务器、存储设备(如NAS、SAN)、终端设备(PC、移动设备)。
  • 作用:提供计算能力、数据存储和用户交互界面。

2. 系统软件

  • 包括:
    • 操作系统(如Windows Server、Linux)。
    • 数据库管理系统(如MySQL、Oracle)。
    • 中间件(如消息队列、API网关)。
  • 作用:管理硬件资源,提供基础运行环境。

3. 网络与通信技术

  • 包括:
    • 网络设备(路由器、交换机、防火墙)。
    • 通信协议(TCP/IP、HTTP、5G)。
    • 互联网接入(光纤、Wi-Fi、移动网络)。
  • 作用:实现数据交换和系统互联。

4. 数据管理与存储

  • 包括:
    • 数据库(关系型如SQL Server,非关系型如MongoDB)。
    • 大数据平台(如Hadoop、Spark)。
    • 云存储(如AWS S3、Google Cloud Storage)。
  • 作用:存储、处理和分析企业数据。

5. 企业应用软件

  • 包括:
    • ERP(如SAP、Oracle ERP)。
    • CRM(如Salesforce)。
    • 协作工具(如Microsoft Teams、Slack)。
  • 作用:支持业务流程和决策。

记忆技巧

  1. 信息发展阶段:按时间轴记忆,从“大型机→PC→互联网→移动/云→AI/IoT”,对应“集中→分散→全球→智能”的逻辑。
  2. IT基础设施:用**“硬软网数用”**五字口诀:
    • (硬件)
    • (系统软件)
    • (网络)
    • (数据管理)
    • (应用软件)

这样分类后,既能理解技术演进脉络,又能系统掌握IT基础设施的组成。

第六章: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核心概念

一、数据库基础概念

1. 数据库(Database, DB)

  • 定义:结构化数据的集合,用于高效存储、检索和管理数据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减少数据冗余(避免重复存储)。
    • 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。
    • 提供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(如权限控制、外键约束)。

2. 数据库管理系统(DBMS,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)

  • 定义: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,充当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。

  • 核心功能

    功能 说明
    数据定义 创建/修改数据库结构(如表、字段)。
    数据操作 增删改查(CRUD:Create, Read, Update, Delete)。
    数据安全 用户权限管理、数据加密。
    数据完整性 约束规则(如主键唯一性、外键关联)。
    并发控制 避免多用户同时修改数据时的冲突(如锁机制)。
    备份与恢复 防止数据丢失(如事务日志、定期备份)。
  • 常见DBMS

    • 关系型:MySQL、Oracle、SQL Server。
    • 非关系型(NoSQL):MongoDB(文档型)、Redis(键值型)。

二、商务智能(Business Intelligence, BI)

1. 商务智能的定义

  • 核心目标:将企业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,辅助决策。
  • 关键组成
1
2
3
4
5
数据源
-> 数据仓库
-> 数据分析工具
->可视化仪表盘
->决策支持

2. BI的核心技术

技术 作用 工具示例
数据仓库 集成多个数据源的历史数据,优化分析查询。 Snowflake、Amazon Redshift
ETL 数据抽取(Extract)、转换(Transform)、加载(Load)。 Informatica、Talend
OLAP 在线分析处理,支持多维数据查询(如时间、地区、产品维度)。 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
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、仪表盘直观展示数据趋势。 Tableau、Power BI
报表系统 定期生成标准化报告(如销售月报)。 Crystal Reports

3. BI的应用场景

  • 销售分析:识别高利润产品和客户群体。
  • 库存优化:预测需求,减少库存积压。
  • 风险监控:检测异常交易(如金融反欺诈)。

三、数据挖掘(Data Mining)

1. 数据挖掘的定义

  • 本质: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发现隐藏模式(如关联规则、分类模型)。
  • 与BI的关系:
    • BI侧重“描述性分析”(发生了什么)。
    • 数据挖掘侧重“预测性分析”(未来可能发生什么)。

2.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

方法 用途 案例
分类 预测类别(如客户是否流失)。 决策树、逻辑回归
聚类 无监督分组(如市场细分)。 K-means
关联规则 发现数据项间的关系(如“啤酒与尿布”)。 Apriori算法
时序模式 预测时间序列趋势(如股票价格)。 ARIMA模型

3. 典型应用

  • 推荐系统:Amazon的商品推荐、Netflix的影片推荐。
  • 信用评分:银行评估贷款风险。
  • 医疗诊断:基于病历预测疾病风险。

四、关键概念对比

概念 核心重点 典型工具/技术
DBMS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MySQL、Oracle
商务智能(BI) 数据→洞察→决策 Tableau、Power BI
数据挖掘 自动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 Python(Scikit-learn)、R

记忆技巧

  1. 数据库三要素
    • 结构(表、字段)
    • 操作(CRUD)
    • 管理(安全、备份)。
  2. BI流程口诀“取数据(ETL)→存数据(数据仓库)→分析数据(OLAP)→看数据(可视化)”
  3. 数据挖掘方法
    • 分类(预测类别)
    • 聚类(自动分组)
    • 关联(发现规则)
    • 时序(预测趋势)。

通过这种结构化梳理,可以系统掌握数据库、BI与数据挖掘的核心逻辑!

商务智能:是一个现代术语,包括一系列用来组织,分析和提供数据访问的数据与软件工具,以帮助管理者和其他企业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
第七章:计算机网络分类(按不同参照标准)

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覆盖范围、拓扑结构、传输技术、使用权限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。以下是系统化的分类框架:

一、按覆盖范围(地理尺度)

类型 范围 特点 典型应用
个人局域网 10米以内 连接个人设备(如蓝牙耳机、智能手表)。 蓝牙、ZigBee
(PAN)
局域网 1公里以内 高速、低延迟,私有管理(如企业、学校)。 企业内网、Wi-Fi
(LAN) (一栋楼或园区)
城域网 10-100公里 覆盖城市,连接多个LAN。 城市政务网、ISP骨干网
(MAN)
广域网 全球范围 低速高延迟,依赖公共基础设施(如光纤、卫星)。 互联网、跨国企业专线
(WAN)

记忆口诀“人(PAN)小局(LAN)大城(MAN)广(WAN)”(从个人到全球的扩展)。

二、按拓扑结构(物理连接方式)

类型 图示 特点 优缺点
总线型 ───[PC1]──[PC2]─── 所有设备共享一条主干电缆。 ✅成本低 ❌单点故障影响全网
星型 ●(中心节点) 所有设备连接至中央节点(如交换机)。 ✅易维护 ❌中心节点故障则瘫痪
环型 ○→○→○→○(闭环) 数据沿环路单向/双向传输。 ✅公平访问 ❌断环则全网失效
网状型 多设备互联成网 每个节点至少两条路径,冗余高。 ✅高可靠性 ❌布线复杂、成本高
混合型 星型+总线等组合 结合多种拓扑优势。 ✅灵活性强 ❌设计复杂

关键点

  • 星型是现代LAN的主流(如以太网)。
  • 网状型用于关键设施(如军事网络、数据中心)。

三、按传输技术

类型 原理 示例
广播式网络 所有节点接收数据,但只有目标节点处理(如广播电台)。 传统以太网、Wi-Fi
点对点网络 数据通过专用链路在两个节点间传输。 VPN、电话拨号

对比

  • 广播式网络适合小型LAN,点对点网络适合远距离通信。

四、按使用权限

类型 特点 示例
公有网络 向公众开放,安全性较低。 互联网、4G/5G
私有网络 组织内部专用,安全性高。 企业内网、政府专网
虚拟私有网络 通过加密技术在公有网上构建私有通道。 VPN(如企业远程办公)

五、其他分类标准

  1. 按传输介质:
    • 有线网络:光纤、双绞线(如Cat6)。
    • 无线网络:Wi-Fi、5G、卫星通信。
  2. 按协议标准:
    • TCP/IP网络(互联网标准)。
    • OSI模型网络(理论参考模型)。

记忆技巧

  1. 地理范围分类:按“个人→局部→城市→全球”递进记忆。
  2. 拓扑结构:联想实物:
    • 总线型:像一根串起灯泡的电线。
    • 星型:像自行车轮辐条。
  3. 公有 vs 私有:公有=“马路”,私有=“私家车道”。

通过这种结构化分类,可以清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多样化划分逻辑!

第八章:信息系统安全核心概念

一、恶意软件(Malware)

定义:恶意软件(Malicious Software)是任何设计用于破坏、窃取数据或未经授权访问系统的软件。

常见类型及特点

类型 传播方式 危害 示例
病毒(Virus) 依附于合法文件/程序 感染文件,自我复制,破坏数据。 CIH病毒、Melissa病毒
蠕虫(Worm) 通过网络自动传播 消耗带宽,导致系统瘫痪(无需用户操作)。 WannaCry、Conficker
木马(Trojan) 伪装成正常软件 窃取数据、远程控制设备(如键盘记录)。 Zeus木马、Emotet
勒索软件(Ransomware) 加密用户文件 勒索赎金解密(通常要求比特币支付)。 LockBit、REvil
间谍软件(Spyware) 捆绑下载/钓鱼 监控用户行为(如浏览记录、密码)。 Pegasus(飞马间谍软件)
广告软件(Adware) 捆绑免费软件安装 弹窗广告、降低系统性能。 Superfish

防护措施

  • 安装杀毒软件(如卡巴斯基、火绒)。
  • 定期更新系统补丁。
  • 不打开可疑邮件/链接。

二、黑客(Hacker)

定义:黑客是指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系统安全限制的人,可分为白帽、黑帽、灰帽三类。

黑客分类

类型 动机 行为 典型例子
白帽黑客 合法测试漏洞 受雇于企业进行渗透测试(Ethical Hacking)。 网络安全公司研究员
黑帽黑客 非法牟利/破坏 窃取数据、发动攻击(如DDoS)。 Anonymous组织成员
灰帽黑客 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发现漏洞后可能公开或私下出售。 独立安全研究员

黑客常用技术

  • 社会工程学(如钓鱼邮件、假冒客服)。
  • 漏洞利用(如SQL注入、零日攻击)。
  • 密码破解(暴力破解、彩虹表)。

三、其他安全威胁

1. 拒绝服务攻击(DDoS)

  • 原理:通过海量请求淹没目标服务器,使其瘫痪。
  • 案例:2016年Dyn公司攻击导致Twitter、Netflix宕机。

2. 中间人攻击(MITM)

  • 原理:黑客截获通信双方的数据(如公共Wi-Fi窃取密码)。
  • 防御:使用HTTPS、VPN加密。

3. SQL注入

  • 原理:通过输入恶意SQL代码篡改数据库查询。
  • 案例:2017年Equifax数据泄露(1.4亿用户信息被盗)。

四、安全防护措施

1. 技术层面

  • 防火墙(Firewall):过滤非法流量。
  • 加密技术:SSL/TLS(用于HTTPS)、AES加密算法。
  • 多因素认证(MFA):密码+短信验证码+指纹。

2. 管理层面

  • 安全策略:定期更换密码、最小权限原则。
  • 员工培训: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。

3. 法律与标准

  • GDPR(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):违规罚款可达全球营收4%。
  • 等保2.0(中国):分五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。

五、关键概念对比

概念 核心特点 关联威胁
恶意软件 软件形式的攻击载体 病毒、勒索软件
黑客 实施攻击的主体 黑帽/白帽行为差异
DDoS 通过流量压垮目标 网络带宽攻击
社会工程学 利用人性弱点(如信任) 钓鱼、假冒身份

记忆技巧

  1. 恶意软件类型

    :按危害方式记忆:

    • 病毒→感染;蠕虫→传播;木马→潜伏;勒索→加密勒索。
  2. 黑客三类:用“帽子颜色”区分:

    • 白帽(合法)、黑帽(犯罪)、灰帽(游走边缘)。
  3. 防护三层次:

    • 技术(防火墙)、管理(培训)、法律(GDPR)。

通过结构化分类和案例联想,可以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核心威胁与防御逻辑!

第九章:运营优化核心概念与策略

一、企业应用(Enterprise Applications)

定义:集成化的软件系统,用于支持企业核心业务流程,提升运营效率与跨部门协作。

主要类型与功能

类型 核心功能 典型系统
ERP(企业资源计划) 整合财务、HR、生产、供应链等模块,实现数据统一管理。 SAP、Oracle ERP
CRM(客户关系管理) 管理客户交互、销售漏斗、售后服务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 Salesforce、HubSpot
SCM(供应链管理) 优化采购、物流、库存,协调供应商与分销商。 JDA、Kinaxis
HRM(人力资源管理) 覆盖招聘、考勤、薪酬、培训等全周期员工管理。 Workday、北森

关键价值

  • 消除信息孤岛:各部门数据实时共享(如销售数据自动同步至财务系统)。
  • 流程自动化:减少人工操作(如ERP自动生成采购订单)。

二、供应链管理(SCM, Supply Chain Management)

定义: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终端的全链条进行计划、协调与优化。

供应链核心环节

1
2
3
4
5
6
7

供应商
生产商
仓储
分销商
零售商
消费者

优化策略

  1. 精益供应链:减少浪费(如丰田JIT“准时制”生产)。
  2. 敏捷供应链:快速响应需求变化(如Zara的快速时尚模式)。
  3. 数字化供应链:
    • IoT:实时追踪货物位置(如RFID标签)。
    • 区块链:提高供应链透明度(如沃尔玛食品溯源)。

挑战:牛鞭效应(需求信号逐级放大导致库存失衡)。

三、客户关系管理(CRM,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)

定义:通过数据分析与流程优化,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(LTV)。

CRM核心功能

模块 作用 技术工具
销售自动化 管理线索、商机、合同(如预测销售额)。 Pipedrive、Zoho CRM
营销自动化 精准投放广告、邮件营销(如细分客户群体)。 Marketo、HubSpot
客户服务 工单系统、知识库、呼叫中心(如7×24在线客服)。 Zendesk、Freshdesk
数据分析 客户画像、流失预警、交叉销售建议。 Power BI、Tableau

CRM策略

  1. 个性化服务:基于行为数据推荐产品(如亚马逊的“猜你喜欢”)。
  2. 全渠道整合:统一线上线下客户数据(如星巴克APP积分互通)。
  3. 客户细分:RFM模型(最近购买时间、频率、金额)。

四、运营优化策略总结

1. 技术驱动优化

  • AI预测:需求预测(如阿里供应链大脑)。
  • 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:处理重复任务(如发票录入)。

2. 流程再造

  • BPM(业务流程管理):重新设计低效流程(如缩短订单审批链)。
  • 六西格玛:减少缺陷(如摩托罗拉的质量控制)。

3. 数据决策

  • KPI监控:实时仪表盘追踪库存周转率、客户留存率等。
  • A/B测试:优化网页转化率(如淘宝页面布局调整)。

本章小结记忆框架

1. 三大核心系统

  • ERP:企业“中枢神经”,整合资源。
  • SCM:物流“血管”,高效流通。
  • CRM:客户“心脏”,驱动增长。

2. 优化逻辑链

1
2
3
4
5
graph TB
A[数据集成] --> B[流程自动化]
B --> C[跨部门协作]
C --> D[成本降低/效率提升]
D --> E[客户满意度↑]

3. 关键词口诀

  • “ERP管资源,SCM管物流,CRM管人心”
  • “精益省成本,敏捷快响应,数据做决策”

通过系统化梳理,可掌握运营优化的核心逻辑与落地方法!

第十章:电子商务 vs 传统商务 | 类型、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

一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

维度 电子商务 传统商务
交易场景 线上平台(网站、APP) 实体门店、面对面交易
时间限制 24/7营业 固定营业时间
成本结构 ✅ 低房租、少人力❌ 高物流/营销成本 ✅ 即时体验❌ 高租金、库存压力
客户覆盖 全球市场 地域性市场
数据能力 实时追踪用户行为,精准营销 依赖人工统计,反馈滞后
供应链 依赖第三方物流(如京东物流) 自建仓储/本地供应商

典型案例

  • 电商:亚马逊(无实体店)、淘宝(平台模式)。
  • 传统商务:沃尔玛(线下超市)、星巴克(门店体验)。

二、电子商务的类型

1. 按交易对象分类

类型 参与者 案例
B2B(企业对企业) 企业间交易(如原材料采购) 阿里巴巴1688、慧聪网
B2C(企业对消费者) 企业直接销售给个人 京东自营、天猫品牌旗舰店
C2C(消费者对消费者) 个人间二手交易 闲鱼、eBay
B2G(企业对政府) 企业向政府投标或供应 政府采购网
O2O(线上到线下) 线上引流,线下消费 美团、滴滴出行

2. 按技术形式分类

  • 移动电商:通过APP/小程序交易(如拼多多)。
  • 社交电商:依托社交平台(如微信朋友圈、抖音直播带货)。
  • 跨境电商:跨国交易(如SHEIN、亚马逊全球站)。

三、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

1. 平台型模式

  • 特点:搭建交易平台,连接买卖双方(收取佣金/广告费)。
  • 案例:淘宝(C2C)、天猫(B2C)。

2. 自营型模式

  • 特点:企业自主采购、销售(控制供应链)。
  • 案例:京东自营、亚马逊直营。

3. 订阅型模式

  • 特点:定期付费获取服务或商品(如会员制)。
  • 案例:Netflix(视频)、盒马X会员(生鲜)。

4. 共享经济模式

  • 特点:闲置资源再利用(平台抽成)。
  • 案例:Airbnb(住宿)、滴滴(出行)。

四、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

盈利方式 说明 案例
商品差价 低价采购,高价销售 京东自营3C产品
平台佣金 向卖家收取交易额比例费用 淘宝每笔订单抽成1%-5%
广告收入 展示位竞价排名(如首页横幅) 亚马逊Sponsored Products
会员服务 付费会员特权(如免运费、折扣) 京东PLUS、Costco会员制
数据变现 分析用户行为并出售洞察(需合规) 阿里妈妈精准广告投放
物流服务 自建物流对外收费 京东物流第三方配送

五、关键对比与趋势

1. 电商 vs 传统商务的核心优势

  • 成本:电商节省实体成本,但需投入物流/流量。
  • 体验:传统商务即时满足,电商胜在便捷与长尾商品。

2. 未来趋势

  • 社交电商:直播带货(如抖音、快手)。
  • 全渠道融合:线上线下一体化(如优衣库“线上下单,门店自提”)。
  • 可持续电商:绿色包装、碳足迹追踪(如Patagonia)。

记忆技巧

  1. 电商类型口诀:
    • “B2B供原料,B2C卖货忙,C2C闲鱼转,O2O美团香”
  2. 盈利模式:联想“淘宝怎么赚钱?”→ 佣金+广告+会员+物流
  3. 商业模式:
    • 平台是“收租婆”(如淘宝),自营是“大超市”(如京东)。

通过结构化对比与案例联想,可快速掌握电子商务的核心逻辑!

第十四章:项目管理核心概念与风险控制

一、项目失败的主要表现

项目失败通常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,可通过“TQRDCE”模型记忆:

维度 表现 典型案例
时间(Time) 严重延期,错过市场窗口期 波音787梦想飞机延期3年交付
质量(Quality) 交付成果不符合需求(如软件bug频发) 英国医疗系统IT项目因漏洞被迫废弃
成本(Cost) 预算超支(如悉尼歌剧院超支14倍) 加州高铁项目预算从330亿涨至1000亿
范围(Scope) 需求蔓延(不断追加新功能) 某ERP系统因客户频繁改需求而烂尾
沟通(Communication) 团队协作混乱,信息不透明 NASA火星气候探测器因单位换算错误坠毁
收益(ROI) 项目成果无法产生预期价值(如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导致亏损) ofo小黄车资金链断裂

关键点

  • 75%的IT项目失败与需求管理不当相关(Standish Group报告)。
  • 隐性失败:项目虽交付但用户拒绝使用(如政府强制推广的办公系统)。

二、项目管理(Project Management)的定义与核心

1. 定义

通过知识、工具、技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(启动→规划→执行→监控→收尾)进行系统化管理,以实现目标。

2.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

1
2
3
4
5
启动
规划
执行
监控
收尾

3. 十大知识领域(PMBOK指南)

  1. 范围管理:明确项目边界(如用WBS分解任务)。
  2. 时间管理:制定甘特图/关键路径法(CPM)。
  3. 成本管理:预算控制与挣值分析(EVA)。
  4. 质量管理:PDCA循环(计划-执行-检查-改进)。
  5. 风险管理:识别-评估-应对(见下文)。
  6. 沟通管理:建立信息分发规则(如Scrum每日站会)。
  7. 人力资源管理:团队组建与冲突解决。
  8. 采购管理:供应商选择与合同管理。
  9. 干系人管理:平衡各方利益(如客户、高管、团队)。
  10. 整合管理:协调所有领域,确保整体成功。

三、项目风险维护(风险管理流程)

1. 风险识别

  • 方法:
    • 头脑风暴
    • 德尔菲法(专家匿名评估)
    • SWOT分析(优势、劣势、机会、威胁)
  • 常见风险类型:
    • 技术风险:新技术不成熟(如AI项目算法失效)。
    • 市场风险:政策变化或竞争加剧(如教培行业“双减”)。
    • 运营风险:关键人员离职或供应链中断。

2. 风险评估

  • 风险矩阵:按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分级(高/中/低)。

    高影响 中影响 低影响
    高概率 优先处理(如供应商违约) 制定预案(如工期延误) 监控(如轻微超支)
    低概率 应急计划(如地震) 忽略或转移 忽略

3. 风险应对策略

策略 适用场景 示例
规避 高风险且不可接受(如取消采用未经验证的技术)。 某银行暂停区块链支付试点项目
转移 通过外包/保险转移风险(如云计算数据安全交给AWS负责)。 购买项目延误保险
减轻 降低概率或影响(如增加测试环节减少软件缺陷)。 关键岗位设置AB角
接受 低影响或应对成本高于风险本身(如小型项目轻微超支)。 容忍10%以内的预算浮动

4. 风险监控

  • 工具:风险登记表(定期更新状态)。
  • 方法:
    • 每月风险评审会
    • 关键节点风险再评估(如产品发布前)

四、本章小结与记忆技巧

1. 项目失败口诀

“时间不够,质量太差,预算花光,需求乱加,沟通翻车,收益白搭”

2. 项目管理核心逻辑

  • 目标:平衡时间、成本、质量铁三角。
  • 关键动作:
    • 规划阶段:明确范围、拆分任务(WBS)。
    • 执行阶段:紧盯关键路径,定期同步进展。

3. 风险管理四步法

1
2
3
4
识别风险
评估等级
选择策略
监控更新

通过系统化梳理,可掌握项目管理的核心框架与风险控制方法!

**数据、信息、知识、智慧(DIKW金字塔)**的层次关系如下:

1. 数据(Data)

  • 定义:原始的、未经处理的事实或符号,表现为数字、文字、图像等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本身无明确意义(如“25℃”、“销量1000件”)。
    • 是信息的“原材料”,需经过处理才能产生价值。

2. 信息(Information)

  • 定义经过处理的数据,具有上下文和目的,能回答“谁、什么、何时、何地”等问题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通过清洗、分类、计算等加工(如将“25℃”转化为“今日平均温度比昨日高5℃”)。
    • 对接收者有用,能支持决策或行动。
  • 举例:月度报表中的销售额对比分析。

3. 知识(Knowledge)

  • 定义:对信息的理解、关联和应用,能回答“如何、为什么”的问题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依赖经验、规则和模式(如“气温升高导致冰淇淋销量增加”)。
    • 可指导行动(如制定夏季促销策略)。
  • 形式:手册、流程、专家经验等。

4. 智慧(Wisdom)

  • 定义:综合知识后的洞察与判断力,解决复杂问题或预测未来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结合伦理、价值观和长期视角(如“平衡利润与环保,选择可持续商业模式”)。
    • 最高层级,依赖人类直觉和创造力。

四者关系图示:

1
2
3
4
5
6
7
 智慧(Wisdom)  

知识(Knowledge)

信息(Information)

数据(Data

企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(MIS)实现的战略目标通常与提升竞争力、优化资源利用和适应环境变化相关。以下是《信息管理系统》中常见的战略目标分类及具体实现方式:

1. 运营效率提升

  • 目标:降低成本、缩短流程时间、提高生产率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  • 部署ERP系统整合财务、供应链等流程,减少冗余。
  • 使用自动化工具(如RPA)替代人工操作。

  • 通过**物联网(IoT)**实时监控设备效率。

2. 竞争优势强化

  • 目标:差异化产品或服务,抢占市场份额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  • 客户关系管理(CRM)系统分析用户行为,精准营销。
  • 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,快速响应需求(如Zara的快速时尚供应链)。

  • 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渠道(如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)。

3. 数据驱动决策

  • 目标:减少决策不确定性,基于事实制定战略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  • 商业智能(BI)工具生成可视化报表(如Power BI)。
  • 预测分析模型优化库存或定价(如沃尔玛的动态补货系统)。

4. 风险管理与合规

  • 目标:规避法律或财务风险,确保可持续经营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  • 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不可篡改(如金融交易审计)。
  • 合规管理软件自动跟踪法规变化(如GDPR数据保护)。

5.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

  • 目标:开拓新业务模式或市场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  • 云计算平台支持灵活创新(如Netflix的云端流媒体)。
  • **人工智能(AI)**开发智能产品(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)。

6. 客户与员工体验优化

  • 目标:增强忠诚度,吸引人才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
  • 自助服务门户(如银行APP)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
  • 协同工具(如Microsoft Teams)改善远程办公效率。

典型案例:

  • 亚马逊:通过AWS云计算和AI推荐系统实现成本领先+差异化
  • 丰田:利用JIT(准时制生产)和MES系统达成零库存战略

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→信息→知识→智慧的逐层转化,最终支撑企业长期发展。

商务智能:是一个现代术语,包括一系列用来组织,分析和提供数据访问的数据与软件工具,以帮助管理者和其他企业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
以下四类主要的企业应用:即企业系统,供应链管理系统,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,都集成了一些系列相关的职能和业务流程,帮助企业增强组织的整体绩效。

企业系统 企业系统(enterprise system)也被称作企业资源计划 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,ERP),通过实施企业系统,将制造和生产,财务和会计,销售和市场,人力资源职能领域的业务流程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软件系统中。

供应链管理系统 (supply chain management,SCM) 系统管理供应商的关系。

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(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gement,CRM)系统管理客户的关系

知识管理系统 (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,KMS)

电子商业:是指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执行主要的业务流程。电子商业涵盖了电子商务。

电子商务:电子商业中设计通过互联网买卖商品以及服务的部分。

协作:是指与他人一起工作达到共同而明确的目标。

组织:是指一个稳定的,正式的社会结构。它能从环境中获取并处理资源,从而输出产品。

知识产权(intellectual property):是指由个人或者公司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

根据《信息管理系统》的分类,信息系统(Information Systems, IS)通常按照功能层级应用领域划分为以下主要类型,每种类型服务于不同的组织需求和管理层次:

1. 按组织层次划分

(1)事务处理系统(TPS,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)

  • 功能:处理组织日常业务操作(如销售、支付、库存更新)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高频率、高速度、高可靠性。
    • 支持结构化任务(如超市POS机、银行ATM交易)。
  • 用户:基层操作人员。

(2)管理信息系统(MIS,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)

  • 功能:将TPS数据汇总为结构化报表,支持中层管理决策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定期生成销售报告、预算对比等(如月度部门绩效报表)。
    • 关注“发生了什么”。
  • 用户:中层管理者。

(3)决策支持系统(DSS, Decision Support System)

  • 功能: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
  • 特点:
    • 使用预测模型、假设分析(如供应链优化、投资风险评估)。
    • 关注“如果…会怎样”。
  • 用户:中高层管理者。

(4)高管支持系统(ESS,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)

  • 功能:为高层提供战略级综合信息(如市场趋势、竞争对手分析)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可视化仪表盘、关键绩效指标(KPI)监控。
    • 关注“未来方向”。
  • 用户:高层管理者(CEO、董事会)。

2. 按专业领域划分

(5)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,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)

  • 功能:管理客户交互、销售 pipeline、售后服务(如Salesforce)。

(6)供应链管理系统(SCM, Supply Chain Management)

  • 功能:优化采购、生产、物流(如SAP SCM)。

(7)企业资源计划系统(ERP,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)

  • 功能:整合财务、人力资源、制造等核心流程(如Oracle ERP)。

(8)知识管理系统(KMS,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)

  • 功能:存储和共享组织知识(如内部Wiki、专家系统)。

3. 按技术类型划分

(9)办公自动化系统(OAS,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)

  • 功能:支持文档处理、邮件、日程管理(如Microsoft 365)。

(10)地理信息系统(GIS,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)

  • 功能: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(如ArcGIS)。

(11)人工智能系统(AI-based Systems)

  • 功能:机器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(如ChatGPT、智能客服)。

4. 新兴类型

  • 大数据分析系统: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(如Hadoop平台)。
  • 物联网系统(IoT):连接物理设备数据(如智能工厂传感器网络)。
  • 区块链系统:确保交易透明与安全(如供应链溯源)。

关键总结

类型 主要用户 核心功能
TPS 基层员工 日常事务处理
MIS/DSS 中层管理者 报表生成与决策支持
ESS 高层管理者 战略规划
ERP/CRM/SCM 跨部门 业务流程整合

信息系统的选择需匹配组织层级和业务目标,现代企业往往通过系统集成(如ERP整合CRM和SCM)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。

波特竞争力模型与信息系统的作用

迈克尔·波特的五力模型(Five Forces Model)分析了行业竞争的五大力量,而信息系统(IS)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:

竞争力维度 信息系统的赋能作用
1. 现有竞争者 rivalry - CRM系统分析客户行为,实现精准营销,提高市场份额。- 大数据分析优化定价策略(如动态定价)。
2. 新进入者威胁 threat of new entrants - ERP系统整合资源,形成规模效应,提高进入壁垒。- 专利管理系统保护核心技术。
3. 替代品威胁 threat of substitutes - 创新管理系统(如AI、IoT)开发差异化产品(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)。
4. 供应商议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- SCM系统实现供应链透明化,降低依赖(如丰田的JIT库存管理)。
5. 客户议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- 会员系统增强客户粘性(如亚马逊Prime)。- 自助服务门户降低服务成本。

信息系统在价值链模型中的应用

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将企业活动分为主要活动(直接创造价值)和支持活动(辅助价值创造),信息系统可优化各个环节:

1. 主要活动

环节 信息系统的优化作用
inbound logistics(进货物流) - RFID和IoT实时跟踪库存,降低仓储成本。- 供应商协同平台优化采购流程。
operations(生产) - **MES(制造执行系统)**自动化生产调度(如富士康智能工厂)。
outbound logistics(出货物流) - **TMS(运输管理系统)**优化配送路线(如顺丰智能物流)。
marketing & sales(营销与销售) - CRM系统个性化推荐(如Netflix的算法)。- 社交媒体分析工具精准投放广告。
service(售后服务) - **智能客服(Chatbot)**24/7响应客户问题(如阿里小蜜)。

2. 支持活动

环节 信息系统的优化作用
procurement(采购) - 电子采购系统自动化比价和供应商评估(如阿里巴巴1688)。
technology development(技术研发) - **PLM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)**加速新品开发(如华为的协同研发平台)。
HRM(人力资源管理) - e-HR系统自动化招聘、培训(如北森HR SaaS)。
firm infrastructure(企业基础设施) - ERP系统整合财务、法务等后台流程,提升管理效率。

关键结论

  1. 竞争力模型: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流程自动化,帮助企业抵御五力威胁,尤其是差异化(如AI产品)和成本领先(如供应链优化)。
  2. 价值链模型:信息系统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个环节,通过消除低效增强协同,实现价值最大化。

案例

  • 沃尔玛通过全球供应链系统(SCM)和RFID技术,实现低成本战略
  • Zara利用快速响应信息系统(MIS+CRM),缩短设计到上架周期,应对时尚行业的竞争压力

掌握这两个模型,能系统化分析信息系统如何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工具。

增强决策能力:决策类型与结构化程度

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,信息系统(IS)通过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,帮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。根据结构化程度,决策可分为三类:结构化决策、半结构化决策、非结构化决策。此外,大数据分析和**群体决策支持系统(GDSS)**也在现代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1. 决策的三种类型(按结构化程度划分)

(1) 结构化决策(Structured Decisions)

  • 定义:决策问题明确,有固定规则和流程,可通过算法或程序自动化处理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重复性高,可预测性强。
    • 依赖明确的输入和逻辑(如数学公式、业务规则)。
  • 示例:

    • 库存补货(ERP系统自动计算再订货点)。
    • 信用卡审批(基于信用评分的自动化决策)。
    • 工资计算(HR系统按固定规则生成薪资)。
  • 信息系统支持:

    • TPS(事务处理系统)规则引擎(如银行风控系统)。

(2) 半结构化决策(Semi-Structured Decisions)

  • 定义:部分问题可程序化,但仍需人工判断,决策规则不完全固定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既有结构化数据,也有非结构化因素(如市场趋势、管理者经验)。
    • 通常需要数据分析+专家经验结合。
  • 示例:

    • 市场营销预算分配(数据分析+市场经理经验)。
    • 供应链优化(历史数据+人工调整运输路线)。
    • 招聘决策(简历筛选+面试评估)。
  • 信息系统支持:

    • DSS(决策支持系统)BI(商业智能)工具(如Tableau、Power BI)。

(3) 非结构化决策(Unstructured Decisions)

  • 定义:问题复杂、无固定规则,依赖直觉、经验和创造力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不确定性高,难以用算法完全解决。
    • 通常涉及战略层决策。
  • 示例:

    • 企业并购决策(需评估市场、文化、法律等多因素)。
    • 新产品创新(如苹果开发iPhone时的战略选择)。
    • 危机管理(如疫情突发时的企业应对策略)。
  • 信息系统支持:

    • ESS(高管支持系统)专家系统AI预测模型

2. 大数据分析如何增强决策能力?

大数据分析(Big Data Analytics)通过处理海量、多样化数据,提升决策的科学性,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

大数据分析类型 应用场景 决策支持作用
描述性分析(过去发生了什么?) 销售报告、KPI看板 提供历史数据,帮助理解现状。
诊断性分析(为什么发生?) 客户流失分析 识别问题根源(如服务质量下降)。
预测性分析(未来可能发生什么?) 需求预测、风险评估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趋势(如库存需求)。
规范性分析(应该怎么做?) 动态定价、最优路径规划 提供决策建议(如Uber的实时定价算法)。

案例

  • Netflix 利用用户行为大数据优化推荐算法(半结构化决策)。
  • 特斯拉 通过自动驾驶数据训练AI模型(非结构化决策)。

3.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(GDSS,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)

  • 定义:帮助团队协作决策的信息系统,结合DSS+协同工具

  • 功能:

    • 支持头脑风暴、投票、共识达成(如在线会议系统+数据分析)。
    • 适用于复杂、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(如战略规划、政策制定)。
  • 示例:

    • Microsoft Teams + Power BI(团队数据协作)。
  • 专家德尔菲法(Delphi Method)(匿名多轮决策)。

4. 关键总结

决策类型 结构化程度 适用信息系统 示例
结构化决策 高(规则明确) TPS、规则引擎 自动库存补货
半结构化决策 中(部分规则) DSS、BI工具 市场营销预算分配
非结构化决策 低(依赖经验) ESS、AI模型、专家系统 企业并购决策

增强决策的关键技术

  • 大数据分析 → 提供数据洞察。
  • GDSS → 提升团队决策效率。
  • AI与机器学习 → 处理非结构化问题(如自然语言处理、图像识别)。

通过合理运用信息系统,企业可以在不同层级的决策中提高速度、准确性和战略适应性

知识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, KM)

定义:知识管理是指组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,对内部知识(如员工经验、最佳实践)和外部知识(如市场情报、客户反馈)进行获取、存储、共享、应用和创新,以提高决策质量、促进创新和增强竞争力。

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

  1. 显性知识(Explicit Knowledge)
    • 可编码、易传播的知识,如文档、报告、数据库、操作手册。
    • 管理工具:知识库(Wiki)、文档管理系统(如SharePoint)。
  2. 隐性知识(Tacit Knowledge)
    • 难以文字化的个人经验、直觉或技能,如专家经验、企业文化。
    • 管理方法:师徒制、社区实践(CoP)、案例讨论。
  3. 知识管理流程
    • 获取(从内部/外部收集知识)→ 存储(结构化归档)→ 共享(协作平台)→ 应用(解决问题)→ 创新(生成新知识)。

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

  • 企业Wiki(如Confluence):存储标准化流程。
  • 专家系统: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规则(如医疗诊断AI)。
  • 客户知识库:整合客户反馈改进产品(如Zendesk)。

案例

  • 丰田通过“精益制造”社区共享生产经验,持续优化流程。
  • 麦肯锡建立全球知识库,供顾问快速调用行业分析模板。

智能技术(Intelligent Technologies)

定义:指能模拟人类认知能力(如学习、推理、感知)的技术,通过数据驱动算法自动化提升决策效率。核心包括:

1. 人工智能(AI)

  • 机器学习(ML):从数据中自动发现规律(如推荐系统、欺诈检测)。
  • 自然语言处理(NLP):理解并生成人类语言(如ChatGPT、智能客服)。
  • 计算机视觉:图像/视频识别(如人脸识别、自动驾驶)。

2. 大数据分析(Big Data Analytics)

  • 处理海量、多源数据(如社交媒体、传感器数据),提供实时洞察。
  • 应用:预测性维护(工业)、精准营销(零售)。

3. 物联网(IoT)

  • 通过联网设备采集物理世界数据(如智能工厂的设备监控)。
  • 应用:智慧城市、供应链实时追踪。

4. 区块链(Blockchain)

  • 分布式账本技术,确保数据透明与不可篡改。
  • 应用:供应链溯源、智能合约。

5.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

  • 自动化重复性规则任务(如财务对账、数据录入)。

知识管理与智能技术的关系

维度 知识管理(KM) 智能技术
核心目标 知识的沉淀与共享 数据的智能处理与决策自动化
技术依赖 知识库、协作工具 AI、大数据、IoT、区块链
典型应用 企业Wiki、专家社区 智能推荐、预测分析、自动化流程
结合场景 用AI分析知识库,自动回答员工问题 用区块链确保知识共享的可信度

案例

  • IBM Watson:AI系统分析医学文献(显性知识)辅助医生诊断(隐性知识)。
  • 亚马逊:用机器学习优化库存(智能技术),同时通过内部知识库培训员工(知识管理)。

总结

  • 知识管理聚焦“人的经验”和“组织记忆”,解决“如何让知识不流失”;
  • 智能技术聚焦“机器智能”,解决“如何让数据变决策”。
  • 未来趋势:两者融合,如AI驱动的知识推荐系统、自动化知识挖掘工具。

重点学习:第十三章-建设信息系统

一、信息系统建设与组织变革的关系

核心逻辑:新系统的建设本质是推动组织变革的工具,变革深度与风险/收益成正比。

  1. 四种变革类型(由浅入深):
    • 自动化(最基础):用技术替代人工(如会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)。
    • 程序合理化:优化现有流程(如简化审批层级)。
    • 业务流程再造(BPR):彻底重新设计流程(如亚马逊的自动化仓储系统)。
    • 范式转移:改变业务模式(如Netflix从DVD租赁转向流媒体)。 :后两者风险高但可能带来战略级收益。
  2. 管理工具
    • 业务流程管理(BPM):持续优化流程,支持TQM、六西格玛等渐进式改进。

二、系统开发的核心活动(生命周期)

逻辑顺序:从问题分析到系统落地维护的完整流程。

  1. 系统分析:识别问题与需求(如调研现有系统的瓶颈)。
  2. 系统设计:技术方案设计(如数据库结构、界面布局)。
  3. 编程:代码实现。
  4. 测试:验证功能与稳定性。
  5. 切换:部署方式(直接切换、并行运行、试点等)。
  6. 运行与维护:持续优化与故障修复。

三、系统建模与设计方法

两类主流方法

  1. 结构化方法
    • 特点:分离处理逻辑与数据(如数据流图描述流程,结构表描述模块)。
    • 适用场景:流程清晰、需求稳定的系统(如银行交易系统)。
  2. 面向对象方法
    • 特点:以“对象”为核心(如“订单”对象包含数据和方法)。
    • 工具:UML图(类图、用例图等)。
    • 优势:更灵活,适合复杂系统(如电商平台)。

四、系统建设方法对比

逻辑维度:根据项目规模、灵活性需求、成本选择方法。

方法 特点 适用场景 风险
系统生命周期法 严格分阶段,文档齐全,成本高 大型复杂项目(如ERP) 灵活性差,周期长
原型法 快速迭代,用户参与 需求不明确(如创新产品) 原型可能被误用为最终系统
软件包开发 直接购买现成系统(如SAP) 通用需求(如HR系统) 定制化成本高
终端用户开发 用户自主开发(如Excel宏) 小型部门级工具 缺乏标准化,难维护
外包 委托第三方开发 缺乏技术团队或降低成本 控制权丧失,隐性成本(如沟通问题)

五、数字化时代的新方法

逻辑演进:响应快速变化的需求,提升开发效率。

  1. 快速开发技术:
    • RAD/JAD:通过协作工具加速需求收集与设计。
    • 敏捷开发:小周期迭代(如Scrum),适应需求变化。
  2. 技术驱动方法:
    • 组件化开发:复用现有模块(如支付接口集成)。
    • DevOps:开发与运维协同,实现持续交付。
  3. 新兴场景适配:
    • 移动应用开发:专注简洁性与小屏幕优化。
    • Web服务:标准化接口整合异构系统(如API调用)。

记忆技巧

  1. 变革四阶段:按“自动化→合理化→再造→范式”记忆,对应“从易到难,风险递增”。
  2. 开发活动:按“分析→设计→编程→测试→切换→维护”顺序联想“盖房子”流程。
  3. 方法对比:用表格对比“成本、灵活性、适用场景”三个维度。
  4. 数字化方法:聚焦“速度”(敏捷、RAD)和“复用”(组件化、Web服务)。